1.夜空中的星星,到底是一颗恒星,还是一个星系?

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观测的意思是什么

4.138亿年宇宙诞生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5.仙女座星系离系多远?晚上用肉眼能看见吗?

夜空中的星星,到底是一颗恒星,还是一个星系?

其他星球的天气_星系的天气是什么

都有,在地球上的夜空中,肉眼既能看到恒星又能看到河外星系。当然,肉眼能看到的恒星都是在系的范围之内,并且大多数都是在1000光年之内。

在夜空中,距离我们最近的肉眼可见恒星是半人马座α星,与我们相距大约4.37光年。半人马座α星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其中包括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外恒星——比邻星,大约相距4.24光年。

由于比邻星是一颗又暗又小的红矮星,它的视星等为11.1等,远高于肉眼可见的6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无法用肉眼看到这颗恒星。与地球相距8.6光年的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可见最亮的恒星,视星等为?1.46等。肉眼可见最远的恒星不好确定,因为遥远恒星的距离较难准确测出。

据估计,有几颗肉眼可见的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在1万光年之外,例如,位于船底座方向的HD 534,它的视星等为为4.6等,距离地球大约1.25万光年。

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只有4个,分别是与地球相距16.3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云,视星等为0.9等;与地球相距20万光年的小麦哲伦星云,视星等为2.7等;与地球相距254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视星等为3.4等;与地球相距300万光年的三角座星系,视星等为5.7等。用肉眼看来,这些河外星系均呈现云雾状。

此外,肉眼还能看到另一些呈现云雾状的天体,但它们并非河外星系,而是位于系中的星云。例如,与地球相距1344光年的猎户座大星云,它的视星等为4等。此外,还有距离地球4100光年的礁湖星云,它的视星等为4等,在观测条件极佳的环境中可以用肉眼看到。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

4.森林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二、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3.冰山融化;

4.太阳活动:有专家认为现在气候变暖跟太阳周期有关,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地球的“生理期”

地球并不是一层不变,它也存周期性的变化,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循环。

地球的温度变化很大关系取决于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环境温度变得越发增高。

其中人为因素是助推剂,增强了热周期内的环境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是自然现象,距今2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不同尺度的温度变化, 如今我们正处于1500-1800年的热循环周期内。

其次冷热周期交替间隔越长,温差变化越大。

根据资料显示,10万年的冰封时期,气温变化10℃,两万年的周期,温度仅仅变化了5℃。

良渚文化遗址算起,“现代人”有5000余年的 历史 ,气温变化周期同样适用于现在环境变化。

除去人为因素,环境温度应该为每千年温度变差为2-3℃,也就说我们现在所处于的温度环境是自然的变化周期内。挨过热循环周期后就会迎来降温。

人为因素的温室效应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人类 社会 生产活动造成的臭氧层破坏,导致了全球变暖。

大气的成分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氦气。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整体部分,分别占比78.1%和20.9%,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只占据1%。

氮气和氧气是非极性分子,它们会自动过滤太阳辐射波段,可问题就出现在占比较少的二氧化碳身上,它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放行短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后,吸收了更多的长波辐射,造成全球变暖。

这类说法得到众多人的支持,近百年内工业革命划开了时代序幕,煤炭、石油等能源大量的被使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益渐增的小 汽车 、密密麻麻的工业厂区, 成千上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大气层堆积的二氧化碳好似只进不出的“单向门”,堆积越来越多的热量,又无处宣泄,因此引发了温室效应。

恶性循环

全球变暖是恶行循环,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南极冰层融化,北极冻土解冻。

两者会让本来高温的环境,火上焦油。

其一原因,南极冰层就是巨大的镜面,将来自宇宙的太阳粒子反射回去,免受太阳粒子直接侵袭。

如果冰层融化,南极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形成恶性趋向,此时还不至于威胁到南极。

若南极冰面融化的程度加深,突破了冰川面积的临界值,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的太阳粒子,就会留在南极,加速冰川融化。

其二原因北极甲烷爆发,甲烷对全球变暖的危害要比二氧化碳更甚,威力直接提升20倍。

北极永久冻土下面蕴含着世界最多的可燃冰(甲烷水化合物),1立方米的可燃冰足以分解成164立方米的甲烷。

由此可见,甲烷的爆发对于温室是最好的肥料,温度越高,冻土层解冻速率越快,释放的甲烷气体越多,反过来促进温度上升,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无论是哪种原因,全球变暖是大势所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稳定,以此缓解温度上升。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海洋生态恶化,森林锐减,大气层遭到破环,严重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些因素就造成了全球变暖。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20世纪中期以来观察到的趋势,人类扩张的“温室效应”—当大气吸收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时,就会导致变暖。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阻止热量散失。长寿命气体在大气中保持半永久性,对温度变化没有物理或化学反应,被称为“强迫”气候变化。对温度变化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气体,如水蒸气。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

水蒸气

最丰富的温室气体,但重要的是,它是对气候的反馈。随着地球大气变暖,水蒸气会增加,但是云和降水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使得这些成为温室效应最重要的反馈机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一个次要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自然过程(如呼吸和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土地使用变化和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来。人类增加了大气中的一氧化碳2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集中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是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长期“推动力”。

甲烷

一种碳氢化合物气体,通过自然来源和人类活动产生,包括垃圾填埋场、农业(尤其是水稻种植)中的废物分解,以及反刍动物消化和家畜粪便管理。在分子对分子的基础上,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活跃得多的温室气体,但也是一种在大气中含量少得多的气体。

氧化亚氮

土壤耕作产生的一种强有力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使用商业和有机肥料、化石燃料燃烧、硝酸生产和生物质燃烧。

含氯氟烃

完全源于工业的合成化合物在许多应用中使用,但由于其有助于破坏臭氧层的能力,现在在生产和向大气中释放方面受到国际协定的主要管制。它们也是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还不够: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气压力低,而且几乎没有甲烷或水蒸气来加强微弱的温室效应,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冻的,没有生命迹象。

不够的温室效应: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气压力低,而且几乎没有甲烷或水蒸气来加强微弱的温室效应,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冻的,没有生命迹象。

太多的温室效应:金星的大气层和火星一样,几乎都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产生失控的温室效应和足以融化铅的表面温度。

过多的温室效应:像火星一样,金星的大气几乎全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产生失控的温室效应和足以融化铅的表面温度。

在地球上,人类活动正在改变自然温室。在上个世纪,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这是因为煤或石油燃烧过程将空气中的碳和氧结合在一起生成一氧化碳。在较小的程度上,为农业、工业和其他人类活动清理土地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浓度。

改变自然大气温室的后果很难预测,但某些影响似乎是可能的:

平均来说,地球会变得更暖。一些地区可能欢迎更高的温度,但其他地区可能不欢迎。

总体而言,较暖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蒸发和降水,但个别地区会有所不同,有些地区会变得更潮湿,有些地区会变得更干燥。

更强的温室效应会使海洋变暖,部分融化冰川和其他冰,从而增加海平面。如果海水变暖,海水也会膨胀,进一步导致海平面上升。

同时,一些作物和其他植物可能会对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增加做出有利的反应生长更旺盛,用水更有效。与此同时,更高的温度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模式可能会改变农作物生长最好的地区,并影响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

人类活动的作用

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活动有超过95%的可能性使地球变暖。

在过去的150年里,我们现代文明所依赖的工业活动已经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百万分之280提高到百万分之412。该小组还得出结论,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有超过95%的可能性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大幅上升。

太阳辐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接收的太阳能量一直遵循太阳自然11年周期的小起伏,没有净增长。同期,全球气温显著上升。因此,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太阳极不可能造成观测到的全球变暖趋势。

有理由设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因为太阳是驱动我们气候系统的基本能源。

事实上,研究表明,太阳可变性在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作用。例如,太阳活动的减少加上火山活动的增加被认为有助于触发大约1650年到1850年之间的小冰期,当时格陵兰岛从1410年冷却到1720年,冰川在阿尔卑斯山前进。

但是几条证据表明,当前的全球变暖不能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变化来解释:

自1750年以来,来自太阳的平均能量要么保持不变,要么略有增加。

如果变暖是由更活跃的太阳引起的,那么科学家们将会在大气层的所有层看到更暖的温度。相反,他们观察到高层大气变冷,地表和低层大气变暖。那是因为温室气体在低层大气中捕捉热量。

如果不考虑温室气体的增加,包含太阳辐照度变化的气候模型就无法重现过去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内观察到的温度趋势。

你好:我是乡村马三,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认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素有二点

第一 现在我们人类 科技 的进步……

第二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回答内容在下方

谢谢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星系运动!

地球温度周期性升降几度十几度是宇宙运行规律,周期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比如几十万年前的冰期,北京都有冰川。可是二千多年前河南还是亚热带,有大象生存。

所以现在地球温度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多大需要科学论证。在我看来整体关系不大。

当然这并不是支持西方资本主义挥霍无度目前的生活方式和为了物质利益的恶性斗争。

劝导说服改变人类过度追逐物欲的行为,根本还是在于以理服人,就是说清楚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人为什么过度追逐物欲是错的?而不是简单甚至没有依据的恐吓,这个基本没用!

人的总重量大约只占地球的千万分之几,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只是大气层里极少的比例。地球温度决定因素非常之多,甚至地球本身的因素都是次要的,比如地核热。更主要的因素是太阳、太阳系所在的位置、系所在的位置。西方那些科学界基本这些因素都没考虑,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从时间尺度看,人类工业化三百年,在地球气候周期看也就是一个小波动的时间。从地质运动几十几百几千万年周期看,就是微小波动。再从地球太阳宇宙几十几百亿年 历史 看,简直就是一刹那,连蝴蝶煽动翅膀都不算。就像一粒沙子投入大海,忽然引发海啸了[呲牙][呲牙][呲牙]

现在西方大多数环保主义者,尤其是政客和明星资本家,大都是表象,科学上依据不足,瞎子摸象,或耸人听闻,背后逻辑是穿鞋的怕光脚的在泥地里乱来,溅脏了他们的皮鞋。还有就是都想穿皮鞋,最后可能不够,他们的优越感也没了。

联合国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进十几年来,地球气温不断上升。

全球变暖很大可能就是温室效应导致的。

先介绍一个知识点,地球的地表温度于三方面有关,首先是太阳直接传递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再就是地表反射走太阳能的能量,第三就是大气层吸收地表反射的能量和再次反射回地表的能量。

那么导致温室效应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下面木灵呆小杏就与大家分享下吧~

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总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人类对埋在地下的化石能源不断挖掘,进而燃烧,使之转化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之中。本来按自然的流程走,岩石圈层里的化石想要全部变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起码得花上几千万甚至上亿年才有可能。但是人类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做到了。绝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二、地球地表的变化

这里包括了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对地表的破坏等。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的场所,森林的减少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不到减少。

三、水蒸气的增多

随着全球变暖,自然会有更多的水汽会变成水蒸气,从而加剧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会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的,而水蒸气就像个锅盖把热量困在地球上,反射不出去。

四、冻土层的融化

冻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全球变暖使冻土融化自然也会使里面的甲烷等温室其他释放出来。

五、工业化排放温室气体

第一点就说到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其实除了二氧化碳,人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的使用等还导致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等的释放。这些也会加剧温室效应。

六、城市热岛效应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农村的时候会比在城市的时候感觉更凉快。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城市都存在热岛效应。大城市里由于人口集中,交通拥挤,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而且城市中的建筑通常热容量低,导热快,再加上建筑会阻挡风吹进城市,这就加剧了城市的热效应。城区热就会使得气压低,城外气压高,这就会导致周围大气会向城市中央聚集,这样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也会聚集于城市中央,危害人们的 健康 !

人类活动的温室效应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也有自然因素

扩展资料:

当代全球气候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温上升不仅是人为因素,而且还是自然因素。但是,有关当代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盛夏重庆的特大干旱和去年我国发生的多种极端天气,主要都是由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而引起。

汽车 尾气排放量巨大,森林植被覆盖率减少,工业革命的向前发展等等

有多少石油,天燃气,煤被燃烧了,释放多少能量?

观测的意思是什么

观测的意思主要是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测量。

在科学领域,观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天体、气象、生物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观测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观测对象和目的,可以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工具。例如,对于天体的观测,可以通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设备来观察星体、星系等天体的位置、运动和形态。

对于气象的观测,可以通过气象站、气象卫星等设备来观测风、云、雨、雪等气象现象的分布和变化;对于生物的观测,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来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分布、生态习性等特征。

观测的结果通常会以数据、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通过对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趋势;通过对生物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生态学特征和演化规律。

观测的造句:

1、天文学家们对这颗行星进行了精密的观测,以获取更多关于它的信息。

2、气象观测站每天都会对天气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

3、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科学家们进行了多次观测和验证。

4、观测星空需要用到专业的望远镜和设备。

5、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是通过精密观测得到的。

6、科学家们通过对太阳的观测,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太阳的信息。

7、观测海洋中的生物需要借助潜水设备和专业仪器。

8、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形的观测和研究,推测出了地球的演变过程。

9、气象局需要对天气进行不间断的观测,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0、天文学家们通过对遥远星系的观测,了解到了宇宙的演化历史。

11、观测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环境变化的影响。

12、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地质学家可以探测到地下隐藏的矿藏和地质结构。

13、气象观测的数据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非常重要。

14、在宇宙探索中,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观测来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15、观测昆虫的活动可以为生物学家提供有关生态系统的重要信息。

138亿年宇宙诞生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在1915年被正式提出的,并且这个相对论应该是广义的相对论,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天文学便产生了急速的发展,毕竟天文学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细致化,其中被细致化的一大节则是宇宙学,那么宇宙学究竟是研究些什么东西的呢?

宇宙学其实研究的是宇宙整体内演化及其悠久的 历史 。

在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叫做宇宙大爆炸,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理论,那么它可以算的是宇宙学的丰碑。当然他也是现今主流的科学理论,并且也得到了许多实证的支持。那么根据模型以及探测器的推算,宇宙应该诞生在138亿年前,那么在138亿年前诞生宇宙之前,世界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古代中国有几本著作,或许能够给这个回答有一些思考,首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者,人们称它为尸子,当时他就给宇宙下了个定义,他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那么也就意味着宇是空间的集合,宙是时间的集合,因此宇宙应该是结合了空间与时间。而又到后来中国古代的其他学者继承并且发扬了这种认知,在后世的一些文章中常常有这种体现。

其实不得不说,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认知在古代已经十分的完善了,那么现代宇宙的观点又是指什么呢?

其实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就指一切的物质和时空同理也就指的是空间和时间。那么按照这个学科的观点,世上有了宇宙才拥有了时间,倘若这个世上没有宇宙,时间也就是没有的,因此讨论宇宙诞生前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

说白了,时间能够被计算,是要从138亿年前开始算起,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算起持有这个观点的,不仅有爱因斯坦一个人,同时还有霍金。在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中,就阐释了这样的观点。

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对时间进行各种定义,但是可以通过牛顿的一种办法去测量,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叫做测量定义法。

运动也就意味着时间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周期性运动倘若被进行适当的简化,我们可以能够理解成时间就等于运动,比如手表是通过机械振动来进行计时的,而古代的中国人则是通过天气和月亮太阳的阴晴圆缺以及七星来计算时间。因此也就意味着倘若一个科学家提出时间,但是脱离了运动,那么这个观点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就好比爱因斯坦曾经就已经说明了时间的测量定义法本身,也发现了时间和运动之间的普遍规律,于是相对论才能横空出世,并且指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时间意味着空间,空间等同于时间。

所以倘若宇宙的一切都是源自138亿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那么这场大爆炸之后,在世界才出现了粒子,粒子慢慢的运动结合,才会有了恒星,恒星之间的碰撞,才会进而出现了星系,那么倘若宇宙没有诞生,这些根本也无法实现,所以也就意味着运动至于普遍事实从来不存在,当然倘若没有运动,这世界也不会存在时间。

因此在宇宙诞生之前并不存在时间——但这从来不意味着这个状态是不需要被讨论的,只是这个状态倘若想被进一步 探索 ,只是不需要引入时间参数而已,毕竟这个时期离我们过于遥远,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任何过于可靠的研究课题。

仙女座星系离系多远?晚上用肉眼能看见吗?

在宇宙中,仙女座星系算是一个离系比较近的河外星系,它距离我们大约254万光年。对于人类而言,这个距离遥不可及。254万光年相当于2400亿亿公里,秒速为192公里的帕克太阳探测器飞完这段距离需要将近40亿年。

那么,我们能用肉眼看到这个系的近邻吗?

由于仙女座星系本身足够明亮,包含的恒星数量高达1万亿颗,它的实际亮度是太阳的340亿倍,系的1.7倍,这使得我们在遥远的地球上也能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河外星系。并且由于仙女座星系的尺寸非常大,它的直径估计可达22万光年,所以仙女座星系看起来并不是亮点,它的视直径可达满月的6倍。

不过,254万光年的距离还是太遥远了,只有在大气和光污染很少的远郊,才能用肉眼看到仙女座星系。而且我们也看不到仙女座星系的旋臂结构,只有中心明亮的部分才能被看到,呈现为云雾状。即便在口径为150毫米的天文望远镜中,仙女座星系看起来也只是一团泛黄的光斑。

除了仙女座星系之外,在北半球,还有一个河外星系也是肉眼可见的,那就是三角座星系。这个星系离系更远,距离达到300万光年。它的尺寸也更小,直径约为6万光年。三角座星系被认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个卫星星系。由于三角座星系更远更小更暗,只有在观测条件极佳的情况下,才能直接通过肉眼看到它。

由于宇宙膨胀,大多星系的光谱都会出现红移。而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是少数光谱表现出蓝移的星系,这意味着它们正在靠近系,前者的速度为110公里/秒,后者的速度为45公里/秒。

因此,仙女座星系在未来将会不可避免地撞上系,时间预计是在38亿年后。在引力的作用下,本星系群中最大的两个星系将会合并为一个椭圆星系——“银仙系”。

仙女座星系和系还各自拥有数十个卫星星系,它们最终也会被银仙系吸收,本星系群中的五十多个星系将会合并在一起。不过,对于星系中的大部分天体来说,这种星系碰撞不是什么灾难性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的恒星之间会发生直接碰撞,而大部分恒星都会相安无事,因为恒星之间的空间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