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阴的气候特点怎么样

2.常州大还是江阴大?

3.徐州到常州的高铁时刻表

4.江苏最宜居的3个城市

5.什么天气预报软件可以看趋势和下雨之类的

6.每年六七月份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7.江苏常州每年冬天冷几个月

常州天气明天雨量_宜昌余海波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参考资料: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td>

江阴的气候特点怎么样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

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张梁,1999)。

1.降水分布不均

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

这种降水特征是伴随着新生代的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演化逐步形成的。第四纪以来,全球性降温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剧,形成大范围的东亚季风环流,并因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而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洪涝灾害频发。此外,受局部山地地形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在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伏牛山、大别山、雪峰山、罗霄山和武夷山等地区,不但年降水量较高,且暴雨频繁而强烈。

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

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构造沉降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加强烈,以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已使地面高程降低几十厘米至2m以上(张业成,1999)。

上海是个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标高一般在4m以上,市区内几乎没有防汛设施,但几乎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区地面标高普遍降至3.5m以下,市中心地段只有2.6m左右,每逢大暴雨市区许多街道积水,民宅进水受害。1995年6月24~25日,全市普降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市区20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256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刘毅,1999)。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张业成,1999)。

例如,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水灾,并且出现了1981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区河床湖底逐年抬高,城陵矶—汉口段20年间平均淤高0.43m,洞庭湖等不断萎缩。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流,除个别河段外,洪水水位在流量未增的情况下仍然逐年上涨。据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的观测资料,1954年的最高水位为34.45m,最大流量44500m3/s。除这两次特大洪水外,期间还发生多次较大洪水,洪峰流量相近,均为29100~29800m3/s,最高水位在逐年上涨。

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

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张业成,1999)。

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不但直接造成湖泊萎缩,而且也为人工围垦造田提供了基础。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接纳泥沙1.33×108m3,其中82%来自长江上游。

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

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

综合上述,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不一,但它们多与地质动力过程相关。气候是控制洪涝灾害的先决条件,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崩滑流活动与河湖淤积等因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

常州大还是江阴大?

 江阴的气候特点

 江阴市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阴湿多雨,冷暖交替,间有寒潮;夏季梅雨明显,酷热期短;秋季受台风影响,可出现秋旱或连日阴雨相间现象;冬季严寒期短,雨日较少。

 江阴市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江阴年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1071.3毫米,年平均雨日122.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39.4小时,日照百分率46%。一年中最热是7月,月平均气温28.0℃,月平均降水量180.6毫米,月平均雨日12.9天,月平均日照时数213.6小时,日照百分率49%。一年中最冷是1月,月平均气温2.9℃,月平均降水量43.4毫米,月平均雨日8.4天,月平均日照时数139.7小时,日照百分率44%。

 江阴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暴雪、冰雹、雷暴、大雾和大风等。

 江阴的景点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学政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江苏学政衙署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

 滨江要塞

 江海门户,锁航要塞

 江阴市滨江要塞旅游区位于江阴市区东郊,北滨长江,因境处江阴黄山炮-事要塞之地,民国以来即以要塞为乡、镇名。滨江要塞旅游区由黄山湖公园、鹅鼻嘴公园组成。要塞镇环居市区东南,东以白屈港与山观镇分界,南以花山、绮山与南闸、云亭镇接境,西至锡澄运河,北面是澄江镇和经济开发区。

 江阴中山公园

 前身为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

 江阴中山公园原为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园内许多建筑物、构筑物的造型均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色。整个工程建有“荷花厅”、“永慕庐”、“学政区雕塑广场”、“中山纪念塔”和水溪项目等景观。新中山公园由学政历史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和游乐活动区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学政历史文化区最能体现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阴城市旅游业的新的亮点,也是江阴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江阴的地理环境

 区位境域

 江阴市位于苏南沿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11.7平方

 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公里。城市建成区为96.2平方公里。

 江阴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

 江阴北枕长江,有江阴大桥(G2京沪线)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同三高速公路与无锡相接,沿江高速东接张家港、常熟、太仓至上海,西连常州、镇江至南京。

 江阴为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从江阴到上海、南京各148公里,到无锡、常州各38公里。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

 自然环境

 江阴地处太湖水网平原北端,长江南部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6米左右,西南边缘地势偏低,中部、东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间,地势较高亢。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

 右,以定山273.8米为最高,东北部黄山海拔91.7米。滨临长江,全境有干、支河流550余条。

 江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040.7毫米。四季分明,冬季阴冷潮湿,夏季较炎热,春秋季节气候宜人,是长江下游小麦、水稻等梁作物的重要产地之一。江阴境内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杉木、檫树、樟树、紫楠、红楠、麻栎、锥栗、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多种,太湖中的银鱼,长江中的刀鱼、鲥鱼、河豚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华南兔、豹猫、黄鼬等。长江江阴断段水质处于Ⅱ~Ⅲ类水。

 滨江地理

 长江江阴段江面最为狭窄,故江阴自古就为扼守长江咽喉的“第一要塞”。明清两代都在江阴筑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御工事。

 长江江阴段最窄江面仅1200多米,万里长江到此骤然紧束、随后呈喇叭状放开,古往今来,守江必守江阴,是为军事重地,战时要塞,江阴要塞是吴淞口后的第二道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素称为“锁航要道”。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境内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是为“黄金水道”黄金地段。通过长江江阴段的.黄金水道,江轮可从上海市直达重庆市。

 盛唐起,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当年巡视江阴“黄田港”曾赋诗赞曰:“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南宋绍兴年间,“江阴港”设立“市舶司”,是当时中国沿海设置市舶司的杭州、上海、广州等11个口岸之一。

 1992年5月,江阴港被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可直通海外。江阴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独立查验机构以及长江引航中心、外轮代理、外轮供应等服务机构配套齐全,各类码头泊位建成45个,其中万吨级19个,形成由石化产品、集装箱、件杂货、煤炭、粮食五大支柱货源构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储运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库。2000年江阴市港口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2009年12月8日江阴市港口吞吐量超过一亿吨,江阴港成为全国第五个亿吨级内河港。

 江阴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介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之间。北枕长江,与靖江隔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接壤;东邻张家港、常熟,距上海150千米;西连常州,距南京150千米。总面积98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江阴市地处太湖水网平原北侧、长江南部冲积平原地带,境内地势平缓,平均海拔6米左右,西南边缘地势偏低,中部、东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间,地势较高;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右,以定山273.8米为最高,东北部黄山海拔91.7米。

 地质

 地层:江阴市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在第四系覆盖层下的地层自老至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

 构造:江阴市控制域内地貌的主要构造是华夏系构造,依次是华夏式构造和东西向构造。

 土壤

 江阴市域内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和黄棕壤3个土类,分为潴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脱潜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灰潮土,粗骨黄棕壤、普通黄棕壤7个亚类,有11个土属、30个土种及若干变种。江阴北部沿江一带为潮土和渗育型水稻土,由长江泥沙冲积沉积母质发育而成,以沙质为主。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为脱潜型水稻土,由湖积母质发育而成,黏性较强。中部为漂洗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由黄土状母质发育而成。低山丘陵区为粗骨型黄棕壤和普通型黄棕壤,由砂岩和石英砂岩风化的残积物发育而成。

 气候

 江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春季3月26日—5月31日,历期67天。初春,上空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时冷时暖。2007年3月下旬最高气温29.6℃,1998年3月下旬最低气温-4.0℃。有两年的4月最高气温34.3℃,1991年最低气温0.8℃。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连阴雨的集中期。

 夏季6月1日—9月20日,历期112天。6—7月为梅雨期,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8日,出梅7月10日,梅雨期23天。入梅最早6月7日(2年),最晚6月27日(2005年),出梅最早6月25日(2001年),出梅最晚7月24日(2007年)。平均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

 秋季9月21日—11月20日,历期61天。9月影响江阴的台风活动仍较频繁,是秋季连阴雨的集中期。10月中旬起,冷空气日趋加强,常处于稳定的变性高压控制,秋高气爽,风小雨多,多日照。有些年份气温较高,会出现“秋老虎”天气。秋季降温迅速,10月平均气温18.4℃,1992年10月25日气温骤降至4.7℃;11月平均气温降至12.4℃。

 冬季11月21日—次年3月25日,历期125天。前期干冷少雨雪,后期阴冷,有些年份多雨。12月气温明显下降,月均气温6.3℃。1月为全年最冷月,月均气温3.8℃,2002年1月14日极端最高气温20.7℃,2000年1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6.5℃。2月气温开始回升,月均气温5.6℃。

 水文

 长江江阴段:长江江阴段以鹅鼻嘴为界,上游称扬中河段,下游称澄通河段,为单一顺直微弯型河道。长江江阴段岸线西起与常州市交界的老桃花港,东至与张家港市交界的江阴经济开发区新城东办事处所辖的陆家庄,全长35千米,长江水域面积56.7平方千米。老桃花港口江面宽3.5千米,中部申港口因2006年围堰缩减宽度1千米,江面净宽3.3千米,黄山地段江面最窄,仅1.25千米,过黄山向东,江面扩展呈喇叭形,至福姜沙西侧,宽达6千米。

 长江江阴段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每日两涨两落,落潮流速及落潮历时均大于涨潮流。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长江洪季。径流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干流。1988—2007年,长江江阴肖山站平均高潮位4.14米,平均低潮位2.40米,最高潮位7.22米(1997年8月19日),最低潮位0.99米(1991年12月29日);涨潮平均历时3小时41分,落潮平均历时8小时45分。历史上洪水期大通站最大流量为每秒9.26万立方米(1954年8月1日),枯水期最小流量为每秒4620立方米(1979年1月31日)。

 水系:江阴河流属太湖水系。锡澄运河、白屈港河、张家港河3条河道贯穿南北。北有长江引排,南濒太湖调节,承无锡、常州地区外来客水过境,泄下游阳澄淀茆区,构成良好的水环境。域内河流纵横,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8千米,经多年河网建设和改造,已形成有12条通江河道、18条调节河道、121条镇级河道、929条村级生产河道相互配套、引排及时、利于航运的网络水系。全市河道纳入苏南水系,无明显的流域界限,常年水流方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由于北依长江,邑北沿江一带的河流,以入江为主。南临太湖的青阳、璜塘、北以南地区河流,以入湖为主。

 江阴内河经长期整治,已形成三大水系:澄西新沟河水系,包括桃花港、窑港、利港和申港等河,承担澄西和常州东部、北部地区的引排水,汇西横河、北塘河、漕港河等河道入江,集水面积3.87万公顷(含常州2万公顷)。中部锡澄运河水系,包括夏港、黄山港、白屈港等河,承担新沟河以东、毗山以西地区和无锡北部地区引排水,汛期汇西横河、黄昌河、应天河、冯泾河、青祝河、界河等河流入江,集水面积4.34万公顷。东部张家港河水系,包括大河港、石牌港等河,承担江阴东部地区和张家港、无锡东北部地区的引排水,汛期汇东横河、应天河、华塘河、祝塘河、东清河等河流入江,集水面积4万公顷。

徐州到常州的高铁时刻表

肯定是常州大,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江阴是江苏省地级市无锡管辖的县级市。江阴历史上一直属于常州,倒是现在的金坛和溧阳唐宋元明清上千年来一个属于镇江一个属于南京。江阴与金坛在清朝都被屠过城,江阴在清朝初期被清军血腥屠城,全城只剩五十三人,但是迁徙江阴的是苏锡常吴语地区的江南人,故此江阴城区的吴方言得以保留。同样金坛在清朝末期被长毛血腥屠城,但是迁徙金坛的是大量苏北江淮官话地区的移民,故此金坛城区以苏北话为主体语言,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金坛人只会苏北话。江阴是苏锡常吴语地区,金坛是苏锡常唯一的苏北化地区。

江苏最宜居的3个城市

徐州到常州没有高铁,只有火车。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地理气候

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什么天气预报软件可以看趋势和下雨之类的

江苏最宜居的3个城市是苏州市、扬州市、常州市。

1、苏州市:苏州市是江苏省内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有着美丽的湖泊、园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苏州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一个兼具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宜居城市。在苏州,你可以欣赏到古典的园林景观,品尝美味的苏州特色美食,还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带来的便利。

2、扬州市:扬州市位于长江之北,被称为“江南扬州”,是江苏省内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扬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公园众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此外,扬州市的房价、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城市环境整洁卫生,交通便利,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3、常州市: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常州市有着较为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城市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公园众多,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常州市的房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适中,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前来定居。

江苏的气候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区,以淮河为界,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地区为15~16℃,江淮流域为14~15℃,淮北及沿海地区为13~14℃。

江苏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春季时分,花草树木开始生长,风景优美;夏季气温较高,农历六月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30℃左右;秋季天气渐凉,落叶满地,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冬季气温较低,最冷时气温在0℃左右,但不会低于-10℃。

江苏省的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降水分布适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维护。总的来说,江苏的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也为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苏省

每年六七月份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到处都有天气谚语。例如黑龙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6,7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气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面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这类谚语也不少,像“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 大雾不过三。(湖南) *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 、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 、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到电光,听见雷声,而不涉及降水。因此“电光乱明,无雨天晴”。 * 东霍三年,北霍眼前。(江苏常州) * 东拉西拉,泊泥湖里开拆;南闪一夜,北闪对射。(河北 ) * 东闪西闪是空骗,南闪停三天,鄙猎谘矍啊?(江苏常熟)

江苏常州每年冬天冷几个月

称之为梅雨天气。

每年6、7月份,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气象专家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而今年的梅雨季有所推迟。<br>南京市平均入梅日为6月18日,出梅日为7月10日,梅期长23天,平均雨量260毫米。在高温与降雨的轮番“降临”中,上海、浙江、江苏苏州最早宣布入梅。此后,常州、南京等长三角多地也陆续进入梅雨季节。

大概4个月,12月份-3月份。

江苏常州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5.5℃,最低月平均气温是1月的3.2℃,江苏常州大概12月开始变冷就要穿羽绒服了,到了3月份春天开始逐渐回暖。

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不考虑物候以及降雨量、光照等要素。气温变化划分法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以下算是入冬。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