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高原气候有什么特点?

2.羌塘高原的气候特点

3.青藏高原冬夏气温的特点和成因

高原气候区活动气温_高原上的气候类型

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

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扩展资料:

高山上的气候较平地要显得极端的不稳定,变化急剧。这是因为高山上的气温变化迅速,气温的高低差(日温差)比较大。约为15-20℃之间。而平地的日温差则不超过10℃度。

气温低、气压低。自海平面起,每升高1000米,温度则下降大约6度。因此,虽在山麓达30℃,但在高达4000米的高山,如玉山,却只有10℃左右。至于气压则反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10毫巴。

为750毫巴时4000公尺高山顶约460毫巴。而低气压的现象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则是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就是高山病的表征。多露、多风。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原山地气候

西藏高原气候有什么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左右。因此,在高山地区,即使在夏季,气温也相对较低,而在冬季,气温更是极低。这种气温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同时高山地区的地形也更容易引起降水。然而,由于高山地区的温度较低,降水往往以雪的形式出现,这使得高山地区的雪季较长,积雪量大。

3、高原山地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点。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带也会发生变化。在低海拔地区,气候可能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而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可能变为寒带或高山气候。这种垂直气候带的分布使得高原山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高原山地的形成

1、地壳运动是高原山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地壳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包括板块漂移、板块碰撞和板块张裂等。在板块碰撞过程中,巨大的力量会将地壳向上推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2、地质构造也是影响高原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裂等,它们能够改变地壳的形态和应力分布,从而影响高原山地的形成。例如,在褶皱构造中,地壳受到挤压而弯曲,形成山脉和丘陵;而在断裂构造中,地壳会沿着断裂线分裂或错动,形成峡谷和低地。

3、气候和风化作用也对高原山地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风化和侵蚀作用较强,地表岩石会被逐渐侵蚀,形成低洼的盆地和高起的丘陵或山地。同时,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形成,从而影响地表形态的发育。

羌塘高原的气候特点

1、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2、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

3、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4、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

扩展资料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2、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

3、降水少,地域差异大。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冷湖逐渐减少,冷湖降水量仅17.5毫米。

4、根据温度和水分指标,结合植被,考虑地热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高层地区划分高层亚寒带,高原温带,藏东南亚热带山地和热带山地,依据水分状况又可分为湿润、干旱、半干旱等13个气候类型。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

百度百科-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冬夏气温的特点和成因

海拔高与四周高山重围的内陆处境使羌塘高原成为同纬度寒冷干旱的独特区域。羌塘高原气候寒冷而干燥,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其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下,高原的西北边缘属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可低达-6℃以下,最暖的7月份平均气温南羌塘海拔4200—5000的亚寒带为6~10℃,局部地区可达12℃;北羌塘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带地区为3~6℃,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暖季的日最低气温可达-1~-18℃,16年8月曾在北纬35°43′的涌波错畔(海拔4881米)测得-18℃的低温纪录。甚至无连续3天日最低气温高于0℃的记录,而冷季的最低气温可达-40℃,1964年1月3日在北纬31°48′的班戈县气象站(4700米)测得-42.9℃的最低温纪录。高原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6~9月,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春多大风,如改则≥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羌塘草原是有名的风窝窝。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高原人编了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其实,如果老是刮风倒好,更多的时候是风搅雪,难怪这里的天空总像从沙水里捞上来似的迷迷不清亮。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于对流层的中部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较这里气候最温暖,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但就地面而言,与同纬度的周边地区相比较,这里气候最冷,最干,风速最大,这是巨大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结果。

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从地质历史来看,新生代之前,青藏地区为一望无际的海洋,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进入新生代始新世时,古特提斯海急速退缩,大面积陆地露出水面,青藏地区为有水有陆,尚未全部隆起。进入第三纪上新世,古特提斯海已从青藏地区东西方向撤出,陆地面积的扩张,结束了海浸时代,原始高原面(大约1000米)已全部露出。此时因海拔不高行星风系似以平直西风为主,青藏地区的热带海洋性气候被中纬度副热带干旱气候取代。青藏地区形成一条宽阔的干燥地带。属于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随着高原不断隆起,高原面已抬升到海拔2000-3000米时,青藏高原的气候趋于寒冷因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青藏高原气候降低,冰川发育向较低的河谷推进,使高原进入晚更新世的白玉冰期。

当全球进入冰后期,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在距今7000-3500年,气温比当今高出3-5℃降水也较当今丰富,吸引着不少食草动物,同时古人类也在这一带进行生活,阿里和藏北地区发现的上百件石器即可作证。此时青藏高原冰川大量退缩,多年冻土自上而下融化深度达15-20米,高原边缘的多年冻土厚度在15米以内的全部融化。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2、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气候的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以下,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合,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3、降水少,地域差异大。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冷湖逐渐减少,冷湖降水量仅17.5毫米。以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巴昔卡为例,降水量极为丰沛,平均年降水量达4500毫米,是最少降水量的200倍,是我国最多降水中心之一。4、根据温度和水分指标,结合植被,考虑地热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高层地区划分高层亚寒带,高原温带,藏东南亚热带山地和热带山地,依据水分状况又可分为湿润、干旱、半干旱等13个气候类型。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我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