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亚洲的天气如何?

2.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类型}

3.探究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

4.地理的北美洲等温差线图

5.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美洲西岸气温差异_北美西岸的气候类型

纬度原因,格陵兰岛纬度比较高,气温相对要低,而北美洲地形为两侧高中部低,形成一个狭管效应,来自于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可以到达这一地区从而带来一定的降水和热量。以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亚洲的天气如何?

不好意思,非原创 网上找的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大陆轮廓是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以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广大地区冬季寒冷,1月气温最低,夏季暖热,7月气温最高,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比较适中,以夏雨为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得多,因而北美洲气候的大陆性不如亚洲极端,无论是气温变化的极端性,还是夏雨集中、冬季干旱程度等方面均逊于亚洲;此外,北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分布也不如亚洲广泛。

2、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它拥有从寒带到热带和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其类型多样性,与亚洲不相上下。北美洲东部不具备亚洲典型的季风气候而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但拥有亚洲缺失的极地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此外,北美洲热带气候类型不全,没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总之,北美气候类型从总体上看,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最广,合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候类型结构独特。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气候分布,除极地冰原气候外,都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大致在西经98o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排列基本体现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纬向地带性;西经98o以西的内陆地区,因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排列为东西更替、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由温带海洋性气候经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同时又都作南北延伸,这是纬向地带性与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

北美洲气候形成因素

1、位置、面积和轮廓的作用。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差异较大,占有赤道以外的所有热量带,这就给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面积虽然大,但不如亚洲,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北美洲不具备亚洲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的大陆性也没有亚洲那样强烈。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o~70o,其中北纬50o~70o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形成了以温带、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尤其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占优势。北纬30o以南面积小,故热带气候类型也就相应减小。而西部紧依太平洋,使北美洲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完整,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更替,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狭小。

2、地形的作用。北美洲以三大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气候分异有着重要的意义。(1)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大,是形成气候的障壁,对北美洲气候影响深刻。一方面使极地太平洋气团和西风受阻,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范围仅限于北纬40o以北的西岸;另一方面又阻挡了极地大陆气团、墨西哥湾气团和大西洋气团的西进,使之盛行于大陆中部。(2)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高度、宽度都不大,且又不连续,不能构成显著的气候分界线,但对局地区气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3)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南北开敞,对南北不同性质的气团畅行无阻,寒冷的北方气流南下,南方的热带气流北上,造成大陆气候显著。

3、洋流的作用。

4、大气环流的作用。

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南美洲是个温暖的大陆。除高山地区和南部的火地岛以外,冬季(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远比亚洲、北美洲的同纬度地区温和。在热带地区,夏季(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8℃,远不如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小,大陆性不显著。冬季不冷,夏季不热,体现了南美洲独特的温暖性。全洲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70%,此两项指标均居世界各洲之首,而干旱区只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干旱区占6.4%)、远小于其他各大洲,干旱气候区面积比率居各洲之末。体现出南美洲的湿润性。此外,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世界同类型气候区中所占面积最广。南美洲以夏季降雨为主的地区占大陆总面积的3/4。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南美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区约占大陆面积的2/3以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世界同类型中面积最广;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西部和巴西高原大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占大陆面积比率及绝对面积均为各大洲之首;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干旱气候,面积虽小,但南北延伸达27个纬度,显示了在各大洲中的独特性。

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安第斯山脉以东,各种气候类型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安第斯山脉,特别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类型表现为比北美洲更强烈的非纬向地带性分布特点,甚至表现为同纬度的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类型截然对立的分布格局。突出表现在赤道以北: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大西洋沿岸却属热带草原气候;南纬3o以南: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却属热带沙漠气候;南纬40o以南: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属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南美洲气候形成的因素

1、位置和轮廓。从海陆位置看,南美洲面积比亚欧、非洲大陆都小,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没有别的大陆互相干扰,故南美洲受海洋影响远比其他大洲大,干旱气候区较小。从纬度位置看,南美洲大致处在北纬12o~南纬56o之间,赤道在北部横贯,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南,约有2/3的面积位于热带地区。北部为赤道无风带和信风带。南回归线~南纬56o之间,全属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除山地外,无寒带气候类型存在。南美洲轮廓呈三角形,低纬度地区东西很宽,中纬度地区东西宽度变窄。使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区面积很大,温带各气候类型所占面积很小。此外,由于海陆性质不同引起的陆上冬夏热力差异较小,因而季风环流不明显,中纬度各地气候的大陆性程度不同。

2、地形结构。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1)安第斯山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气团不能越山东行,大西洋上的赤道气团经常停滞在亚马孙平原;(2)安第斯山影响了降水分布,向风地带多地形雨,背风地带产生焚风效应,雨水稀少;(3)安第斯山造成气候类型多样化的垂直分布,在低纬度垂直带发育最为完整,从山体基部赤道多雨气候直至高山冰原气候,无不俱备。高纬度山脉降水量较多而形成冰川。大陆中部和东部都是广阔的高原和平原,为各气候类型的发育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为气候类型结构体现纬向地带性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也便于气团南北运行。另外,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势较高,有利于气流抬升,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高原部分气温随之下降,夏季凉爽。3、 大气环流作用4、 洋流的作用

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类型}

亚洲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 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非洲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

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欧洲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 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1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40%。 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

南美洲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2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洲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 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 000 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 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 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 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 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南极洲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1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探究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宜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

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

扩展资料

地形:

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

地理分区:

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区。以白令海峡与亚洲为界,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

百度百科——北美洲

地理的北美洲等温差线图

北美洲:

西侧受属科迪勒拉山系的高大山地影响,阻挡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垂直分布的高山气候;山间高原和盆地因地形封闭,气候干旱。

中部纵贯平原,冬季使高纬度寒冷空气南下,造成广大内陆地区降温;夏季低纬度暖湿气流北上,造成内陆地区增温,从而增强了大陆性特征。

东部低缓山地对气流没有阻挡作用,冬季冷空气直达东部沿海,形成大陆性气候;夏季暖湿气流可进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南美洲:

西侧安第斯山脉贯穿整个南美,在30°S—50°S之间,山脉西部形成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形成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及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形成狭长的高原山地气候。

受巴西高原影响,5°S—23°26'S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一月等温线的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等温线均向南弯曲。西北部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平洋沿岸一带,几乎与海岸平行,这与处于西风带和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关;趋向内陆,寒冷程度加强,等温线向东南走,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温线乃折向东去;再往东等温线又转向东北,与海岸斜交,这反映了冬季大西洋对北美大陆气候的影响显著弱于太平洋。(2)等温线分布较密。一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低达-44℃,而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则为20℃,说明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温差达℃。夏季,大陆普遍增温,即使在高纬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也显著高于冬季。反映在七月等温线分布上,具有如下特点:(1)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夏季气温梯度不及冬季大,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格陵兰岛中部,约-12℃,最高出现在西南部沙漠区,约32℃,南北温差为44℃左右。(2)等温线显著向西北弯曲。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等温线与海岸平行成南北向,但往东进入山间高原、盆地区,等温线便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这说明夏季太平洋沿岸气温南北相差不大。例如,加里福尼亚沿海因有寒流影响,多云雾,日照不强,其气温几乎与加拿大沿海相同。同时也说明太平洋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山间高原、盆地区低得多,后者因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日照充分,受热强烈。(3)落基山以东,等温线大致呈东南向,在哈得孙湾和五大湖一带微向南弯曲,这是受水域调节之故。由此向东至近海一带,等温线又微向北突出,这说明夏季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在拉布拉多、纽芬兰一带由于寒流经过,多云雾,气温低于同纬度内陆,但又高于太平洋沿岸。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因为陆地面积广大,且东、西两侧山地减弱了海洋的影响,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所以分布面积最广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西海岸各种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是因为西部高大山系阻挡了各种气候类型向内陆延伸。

3、与亚洲相比,北美洲东海岸缺少温带季风气候,是因为海陆差异没有亚洲大,而且亚洲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陆,形成广大的季风气候区,而北美洲东海岸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减弱了海洋的影响。

4、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中部平原南北贯通,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畅行无阻,所以夏季多暴风暴雨,冬季多大风暴雪。

扩展资料: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使河流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6、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百度百科-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