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夏季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中国气温季节规律

3.全国气温起伏频繁,与哪些因素有关?未来气温趋势如何?

4.各地气温变化幅度不同,与什么有关

气温地区分类_各地气温由什么决定

每个冬天,中国的北部,尤其是东北,都进入了冰雪世界。哈尔滨市民还利用松花江上的天然冰精心雕刻了各种奇特而壮观的冰雕,然后与绚丽的灯光效果相匹配,在水晶宫创造了冰雪世界。大约在同一时间,南部的广州市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花卉市场。争夺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花朵,争夺着春天的温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是由两个地方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

如果各地的温度都一样,那么整个世界的温度都一样高,那么奇怪的场景只能出现在不同的季节。实际上,温度随位置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光的角度不同。太阳在地面上照射的角度越大,热量就越集中,太阳热量就越多,温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根据太阳热的程度,人们将地球从北到南分为五个温度区:北部寒冷区,北部温带区,热带区,南部温带区和南风区。南北冷带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热带地区靠近赤道,热带和寒冷地区之间位于南北温带地区。我们知道,由于地球是倾斜的,所以太阳的直射点终年都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度徘徊。纬度越高,太阳越倾斜,温度也越低。

夏季,高纬度地区的日照角度较小,但白天时间较长,太阳吸收的热量与南方的热量差异不明显。因此,中国北部的夏季温度与南部的夏季温度差异不大。冬季相反,高纬度地区的日照角度较小,日照时间也比低纬度地区短,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差较大。

热带位于赤道的两侧,占世界总面积的39.8%。年太阳辐射角大,温度高,差异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只有炎热的季节和凉爽的季节,或者只有干燥的季节和雨季。南北温带较大,占地球总面积的52%。该区域是全球太阳高度和昼夜最明显的区域,也是季节变化。最突出的区域是热带和寒带之间的过渡带。位于北极圈内的南北寒带区很小,仅占世界总面积的8.2%。一年四季都非常寒冷,夜晚和夜晚都很极端。

这五个带的分布表明,在太阳系的巨大环境中,从太阳接收的热量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会引起广泛的冷热交换,这对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形成非常重要。因此,如果没有五个皮带,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温差,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是什么样,没人能想象。

我国夏季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地理:1,南北差异:低纬比高纬气温高,低纬太阳高度角大约高纬地区,而且北部靠近冷空气中心。

2,东西差异:东部沿海受海洋比热较大,气温温差较小,西部内陆季节差异和早晚差异大。

3,高度差异(地形):地势越高,温度就减少,地形区不同对于气温也有影响,例如盆地不利于散热。

4,季风影响:在我国主要受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所以西北季风经过则较冷,东南季风变暖。

人文地理:1,工业生产发达地区,排放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气温较高,反之,则低。2,地面固化,对热量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热量交换阻碍,固化多的气温差大,反之,则小。

3,节能减排意识,科技水平,能源使用结构…

简述中国气温季节规律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辐射较强,辐射时间也长,北方昼长,所以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扩展资料

中国南北方向跨纬度较大,南北气温有一定的差异。冬季,中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各地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中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平均气温为-30.6℃,极端最低气温-52.3℃;温度最高的地方在西沙群岛附近,1月平均气温为22.9℃。中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自治区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极端最高气温49.6℃。

百度百科-气候

全国气温起伏频繁,与哪些因素有关?未来气温趋势如何?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无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于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各地气温变化幅度不同,与什么有关

在我国是非常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天是过度时节,温度起伏显著。2022年在拉尼娜环境下,4月至今有6次冷空气经常影响在我国,致多地产生极端化降温事情。纵然4月至今在我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至今历史时间同期第六高,但因为温度波动水平大,尤其是京津冀地域多次全是降温的核心地区,温度起伏力度为1961年至今同期第二大,冷热波动特点尤其突出,给人觉得这一春季分外“冷”。

2022年4月至今,全国各地平均气温13.2℃,较长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至今历史时间同期第六高,与全球气候变暖发展趋势一致。4月温度波动经常,历经3次暖冷的显著起伏。3月31日至4月2日全国各地平均气温稍低,4月3-14日偏高,15-19日偏低,20-26日再度偏高,4月27日至5月2日稍低,5月3-10日偏高。全国各地均值最高温度的逐月转变特点与平均气温基本一致,体现了3次冷热起伏,但最高温度的震荡力度更高。

4月至今,京津冀地域平均气温为15.5℃,较长年同期偏高0.5℃;该时间段内,日平均气温最低限(8.5℃,4月1日)与最大值(23.9℃,5月4日)相距15.4℃;平均气温的标准偏差(偏移均值情况的水平)为4.5℃,较长年同期(3.0℃)稍大1.5℃,为1961年至今第二大,仅次1965年的4.7℃,说明温度变化幅度大;京津冀地域均值最高温度的标准偏差为5.6℃,也为1961年至今同期第二大。

4月至今,全国各地一共有44个我国气象观测站产生极端化日降温事情,在其中河北卢龙(12.1℃)日降温力度破历史时间极值点;91个我国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温度提升月极小值,在其中74站产生在5月上中旬。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一共有15个我国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温度提升月极值点,5月上中旬陕西佛坪(38.1℃)、宁夏灵武(36.2℃)、甘肃兰州(35.3℃)等7站日最高温度破春天极值点。

春天处在大气环流转型期,冷暖空气主题活动经常,是温度秋意渐浓和冷热剧变的时节。2022年春天至今,已经有11次冷空气影响在我国,在其中有4次做到寒潮级别。尤其是4月至今,一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在我国,在其中4月中旬至今持续3次冷空气主题活动均做到寒潮规范(4月22-23日、4月27-30日和5月6-8日),在2周时间内经历3次寒潮过程实在是少见。冷空气过程及寒潮过程数较长年同期偏多1.9和2.2次,各自为1961年至今并排第3多和第2多(1969年寒潮过程较多为4次)。

2022年4月27-30日,受全国各地型寒潮过程影响,新疆南边、内蒙古东北部和中间局部地区、宁夏东部地区、陕西北边、辽宁东部地区和南边、河北南部、河南北边等地降温力度广泛有12~16℃,局部地区达16℃以上。

5月6-8日,受寒潮过程影响,东北、华北及其内蒙古中间、山东北部等地降温力度有8~14℃,东北中间及其辽宁中西部、河北东北部、内蒙古中北部等地超出14℃(图4)。全国各地过程降温力度超出8℃的领土面积达160.4万公顷。

最近在我国中北部冷热波动大并并不是汤加活火山影响下的全世界平均气温稍低的特点,而主要是遭受大气环流分阶段起伏和亚热带海温出现异常的影响。4月至今多次冷空气(寒潮)过程经常,尤其是4月中旬至今持续3次寒潮过程。在春末夏初时节,中北部大部地区降雨过少,在冷空气间歇期升温较快。

经常的冷空气主题活动与欧亚中高纬度西风带电场的分阶段起伏大息息相关,乌拉尔山堵塞髙压和东亚槽分阶段提高,引起3次寒潮气温过程。拉尼娜事情的持续性影响。拉尼娜环境下欧亚中高纬度电场经向度大且分阶段起伏显著,这为冷空气经常影响在我国带来了有益的气侯环境标准。

纬度: 理论上来说 纬度越低气温变化幅度越小 因为纬度地的地方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小 简单地说就是每个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变化幅度小

海拔: 海拔低 对流层厚 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就越强 反之海拔越高 空气稀薄 大气层保温作用削弱 因此海拔越高气温变化幅度越大

气候: 这个才是重头戏 一般来说 海洋性气候年气温变化幅度小 因为海洋性气候所处的地方水系多 而水的比热容大 简单地说就是水多的地方 气温不容易改变 而大陆性气候分部地点则相反

影响气候的因素就太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微观上来看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

比如山谷地区的气温变化就比山顶地区要小

具体原因: 山顶白天受热快 气流由山谷流向山顶 而到了晚上 山顶降温也快 白天的暖气流这时就由山顶流向山谷 山谷晚上比山顶要暖 而山谷白天受到的光照少气温比山顶低 因此山谷的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