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告诉我,中国的天气和英国的天气有什么差异?(尽量多一点)

2.中国和英国的天气差异描述(英语)

3.谁知道英国人真的很喜欢聊天气吗?

4.如何与英国人谈天气

谁能告诉我,中国的天气和英国的天气有什么差异?(尽量多一点)

英国专家评论中国天气_一弯腰肩胛骨就疼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所以,英国的天气比中国冷, 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在英国要随时带伞。

中国和英国的天气差异描述(英语)

The weather is good, is generally 20 degrees in summer, cool and comfortable. Generally a few degrees below zero in winter, but not humid air, feeling is not very cold, and the house has central heating. The only drawback is the sunshine time is short, the rain a little bit more. The difference is very big in China

谁知道英国人真的很喜欢聊天气吗?

漂泊在伦敦的中国亲们,你们觉得英国最近的天气咋样呀?哎,明明是秋天,怎么觉得有了冬天的“赶脚”呢?我昨晚走到超市去买了点东西,穿了从中国捎回来的秋裤,可还是冻死了,感觉打出的喷嚏都要结冰!你们觉得呢?是不是很想念英国那不是很像夏天的夏天?其实,转念一想啊,英国的夏天没什么好的呀,我还是觉得……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在感慨:英国人真的很喜欢聊天气,中国的课本果然没错!哈哈!那么,的确,在英国人的对话中,经常可以听到关于天气的话题。于是,很多中国朋友是把聊天气这事儿,当成中国人问‘你吃饭了吗’那句话来用,当作和英国人聊天的开场白。 其实,英国人并不是因为很喜欢聊天气而聊天气,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客套话,大多时候是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展开,或是在没有什么话说为了避免沉默尴尬时聊的话题,并不是一开口就必聊天气。所以说,这是一个误会。也就是说,如果你跟对方很熟,或者明明有别的话题可以说,就完全不必去聊天气,更不要把它当作开场白。 那么除了用聊天气开始一场闲聊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开场话题呢?总不能问英国人‘你吃了吗’哈!其实有很多话题都可以作为开场白。比如:说:周一早上最经常听到的问题是‘你的周末过的怎么样’。还有类似于像”What did you get up to on the weekend?”“What did you get up to last night?”“How’s everything going?” 等等的问题,都是挺不错的闲聊开场白。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聊天气。只是如果要说天气的话,不要罗嗦,而且天气也能关联到别的话题。比如:A: It’s so cold at the moment.B: I know, I went to a restaurant the other day and was eating outside. My toes felt like they were going to fall off! (在这儿最好问关于别的事情,不要接着说天气)A: Oh, what restaurant did you go to? What was it like? 总之,除非是很陌生的人,否则尽量以你对聊天对象的了解,说些有生活中有个体针对性的事情,只要不涉及隐私就好。这样对方会觉得得到你的关心和重视。

如何与英国人谈天气

比如谈论天气这件事,真的只有在英国才特别值得一提。

一个二十几岁小伙子,他不遗余力地抱怨生活的重复,同样不遗余力地期待生活的改变,除了在医院的走廊里等待老爸的手术结果,是断然不会搭理一个和他不相干的人的,更别说谈论什么天气。事实上,那个年纪的时候,也真的没有什么人是和他相干的。当他活到三四十岁的时候,谈天气变得更加坦白和真诚了些,和他们相干的人变得多了起来,甚至可以说,越是和他们自己不相干的人,对他们却越是重要。他们开始理解,并且运用没话找话说这件事情里面,关于“妥协”和“耐心”的小小智慧。因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揪心揪肺的那点儿事儿,是每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如果没个小过度,就显得太生硬和动物性了。其实加个小过度也不过如同点个香槟或者抽根雪茄,味道不如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但是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个拐弯抹角的内容,其实已经引不起从前的那种劲头儿了。步入老年,他们再次对天气缄口不言了,因为那是唯一让他们那些激烈的抱怨无能为力的东西,也或者,他们后悔这一辈子滔滔不绝说得太多,安安静静看得太少,他们重新变得像孩子一样。无论随便端详起什么来,都令他们感到无比新奇,哪有时间多说什么?

英国人爱谈天气,一开口多半先谈天气。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Good afternoon, Mr. Shaw! It's such a lovely day, isn't it﹖(下午好!萧先生,天气很好不是么?)”萧伯纳幽默地回答:“Oh, yes.But twenty people have told me about it in past two hours. Thank you.(哦,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20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英国的天气确实比较糟糕,或者说在一年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的天气打不起精神来讨好他的臣民们,带给他们的困扰,多于畅怀。

其次,谈论天气是对人们对英国人“绅士风度”成见的一种注脚,觉得他们彬彬有礼,凡事讲究程序和周全委婉,所以他们谈论天气便被认为是见面或者搭讪的合理开场,被认为是他们应该有的行事作风,或者说是人们对大英帝国,甚至是旧殖民地人们精神样貌的合理期待。

此外,如果你身处英国式天气的影响之下,像我一样,在年初先雪后雨、阴霾不断的十几天里,不断乘车穿过景色单调的南英格兰冬天,相信你也会明白,糟糕天气的折磨可能是人们接近彼此、冲破隔膜或者说寻找精神依托最好的理由和最顺畅的通路。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朋友在知道我要去英国的时候问的一个问题:英国是什么感觉的?

问得好!

只有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最后感觉到一个地方之后,才能说是真的去那里旅行过吧?

不过英国的感觉,其实与我没有看到红色的公共汽车、听到希斯罗机场的通知广播、尝到炸鱼薯条、感觉到标准的英国式黑伞握在手掌里的触感之前,没有什么不同。

从厚重的呢料大衣上拂去12月的冷雨。我一直觉得英国,就是这个感觉。

总的来说,情况相当糟糕,但是仍还有希望和一点点给人温暖的依持,比如那件旧大衣。

如果用这个感觉来形容生活,形容内心对这辈子遭遇的真正感受,也算贴切。如果你还有兴趣和勇气,像剥洋葱那样一层层剥去这感受上面不断累积起来的种种虚妄和借口。

以前看那部21世纪翻拍的新版《金刚》,觉得它从头到尾都很嘈杂,惟独金刚摆脱追逐,手心里捧着“小女朋友”,第一次在他从未见过的冰面上滑行、旋转那段,拍得很美。前面的铺垫太长,短短几秒之后,这个场景被枪炮声和尖叫打断得又太快,但是惟其如此,才让人觉得这一点儿“添油加醋”的段落,是唯一值得为它熬过整个播放的超过120分钟时间的理由。

好的时光,就是要在熬过漫长寒冬之后到来,在你才刚刚陶醉过那太短太短的几秒钟,那在巴士上惊鸿一瞥又稍纵即逝的,那不可思议几秒钟之后,翩翩然逝去,才真正称得上是“最好的时光”。反正不管它们好到什么程度,你都留他不住。索性如电光火石般,在最好的定格处,消逝。

英国的冷雨,就是这样,在厚重的呢料大衣上,画出无比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热带海岛,比守着青春泉和阿里巴巴的金库更让人安心的,生活的实感。你能很容易地想象,也能真切地感觉到,手指拂过那件大衣有点毛刺、有点扎手、湿淋淋、冷飕飕的触感,是吧?当然,如果那件大衣是穿旧了的,就更好。

OK,打断一下,就我的观感来说,英国人其实并不怎么爱谈天气,英国人其实并不是古板到非要和他们谈天气才能展开谈话,英国人对绅士其实也没什么感觉,英国人对天气的确有感觉。但是他们的友善、温厚,其实是对抗天气带给他们的疏离感、隔绝感的最好的武器。如果能在这样的天气里带给别人一瞬间的温暖和小小感动,就是心灵的长了。如果我是一个本乡本土的英国人,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和冬天的冷雨厮守做伴,我会多么感谢那些向我问路的人啊!感谢他们给我个机会,让我感觉自己,不错。就像大亨们应该感谢那些一声不吭地拿走他们慈善捐款的那些“穷人”一样。

在我生活的日常环境里,要挤出一点儿笑容给别人已经困难,更别说挤出时间来和人谈论天气,所以我倒觉得和人谈谈天气,也是种很有风度的美德。在我们的国家里,让人产生被疏离、被隔绝的感觉的,不是天气,是风气。我们没有英国式的保守,我们有中国式的防守。